转自:央视财经
服装、家电、家具,被称为中国出口的“老三样”,随着一季度外贸数据的公布,“新三样”,即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亮眼的出口成绩单备受瞩目。今晚《对话》的三位嘉宾,吉利控股集团CEO李东辉、中创新航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CEO刘静瑜、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高纪凡,就分别来自这三个产业。
“新三样”火了,外贸支柱就变了?NO
李东辉:吉利控股集团今年一季度,新能源出口增速达到75%以上。
刘静瑜: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行业。过去积累多年的技术创新,锂电池是我们中国的一张名片,在全球我们就是第一。
高纪凡:中国的光伏产业连续16年排名全球第一。
商务部研究院对外贸易研究所所长 梁明:“新三样”去年出口额占“老三样”比重36%,总体规模还是有限的。绿色低碳是长期过程,企业成长空间还很大。
“新三样”快速增长,只是偶然?NO
李东辉:受益于中国整个产业链,包括研发实力不断提升,我们从各方面长期布局,是开花结果的必然过程。
刘静瑜:是综合实力的表现,抓住这一轮增长机会,扩产,产品对应市场需求。在海外已经有十几年的发展路径。
高纪凡:中国企业在全球的创新地位、品牌地位不断提升。“新三样”快速增长,是必然,是能够洞察和预判的结果。
电、光、锂出海,还是只能卖产品?NO
李东辉:产品出口到国外各个国家的同时,我们也为当地技术进步、人才培养和就业创造了相应贡献,输出技术和能力。不光是自身新能源电动车产业发展,同时也帮助一些出口国成为新能源汽车的领先国家。
刘静瑜:现在也在欧洲建厂,产品出口和在当地建厂,需要具备的能力也不一样,需要关注的重要事项也不一样。
高纪凡:2016年就去了东南亚设工厂,在当地生产附加值超过了30%以上,属于当地国制造的标准。到现在为止,我们以光能为首的中国光伏产业,在美国市场占有了60%以上的市场份额。
梁明:光伏产品爆发,核心竞争力远超以往。出口不光产品,也有技术出口、能力出口、生产方式出口,所以空间还非常大。“新三样”随着结构变化,由中国产、世界销,可能变成全球产、全球销。
“新三样”出口,还得靠价格优势?NO
李东辉:产品的溢价能力非常重要,尤其避免同质化的竞争。吉利品牌通过一系列战略布局,产品平均销售价格已经实现了十年以上的连续增长。
刘静瑜:产业发展最重要的是走到产业生态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上,一个工业化的产品,对于产业来讲一定是一个合理的利润和水平。
高纪凡:终端用户对产品的品牌品质服务,看得比价格更重要。总的来说还是获取合理利润,支撑整个产业链,终端用户也能够更好使用。要构建一个高质量的生态协同、产业链协同体系。
梁明:现在“新三样”在全球拼的是竞争力,打造结构化的不同商品, 成本是关键因素中的关键,就是整体的供应链的管理能力。在供给量非常大的情况下,怎样去面对新的贸易壁垒、怎样实现全球规模的迅速扩大,是核心。
“新三样”只在欧美市场吃得开?NO
李东辉: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市场,既要覆盖欧美发达国家市场,也深度进入亚太、东欧、南美这些新兴市场。
刘静瑜:对于欧美市场的增长,我还是有信心,它是比较稳定的。新的市场,在不同的时间段,会做不同事情,用什么样的产品,就对应什么产品去做。
高纪凡:除发达国家外,还有大量发展中国家。现在光伏发电成本已经降到了比火电、水电一样甚至更低,可以看到非常强大的需求驱动力。
扩产能必然导致产能过剩?NO
李东辉:要更加深入地去研究,有针对性地进行战略上的部署。在整个生态链上布局,把产能布局和结构优化调整结合起来,而不是简单低水平的复制。
刘静瑜:高质量的发展,高水平的、创新型的、很好品质的产品,是不会过剩的,要理解当地需求,让自己的实力和产品的创新力保持全球领先动态。
高纪凡:现在扩产能,关键扩什么样的产能,一定要扩高水平、高质量的产能,才能够走向更好未来。
各国法案频出,“新三样”企业很焦虑?NO
李东辉:是机会。法案不断推进的方向还是强调绿色可持续发展、零排放,加强了本地化的要求。我们充分准备,始终坚持全球合规,来拓展吉利产业发展。
刘静瑜:已经在欧洲开始建厂,这些方面已经做好了准备,并且对有能力的、有实力的企业来说是一个机会。
高纪凡:欧美说光伏未来达到40%以上是在本土,但这也是开放的,没说100%本土制造。未来我们会积极地按照我们的使命愿景,融入全球的产业体系中,构建我们的生产基地、产业体系,更好服务于当地的用户。
不确定性这么多,出海避坑有招吗?YES
李东辉:要加强对全球合规的关注,企业的行为方式与决策过程符合所处国家各方面的体系。要尽快适应,识别出作为中国企业给投资贸易的国家所带来的积极变化。要看到自身的不足之处,寻求一套有效的运营管理的模式。
刘静瑜:尊重当地文化,深度理解当地的法律法规、制度,与当地政府充分沟通。
高纪凡:要尽可能地和利益相关方做好合作,包括客户、合资伙伴,以及其他的社会利益相关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