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大英博物馆镇馆之宝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大英博物馆镇馆之宝猫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俄罗斯埃米塔什博物馆镇馆之宝:《伏尔泰坐像》
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镇馆之宝:德加《舞蹈教室》
法国巴黎卢浮宫博物馆镇馆之宝:达·芬奇《蒙娜丽莎的微笑》
英国大英博物馆镇馆之宝:《女史箴图》
大英博物馆是位于英国伦敦市南的一个世界著名历史文化遗产展览馆,,目前大英十大镇馆之宝排名第一是古埃及木乃伊,排名第二是亚尼的死亡之书,排名第三是罗塞塔碑。
随着“日不落帝国”的日益扩张,大英博物馆也成了其殖民事业最有力的展示台。通过掷金购买、组织考古发掘,甚至明目张胆的劫掠,世界文明的各类载体如春潮汹涌般汇入大英博物馆。最有名的莫过于库克船长藏品、埃及古物、埃尔金石雕以及敦煌文书的入驻。
詹姆斯·库克是继哥伦布之后在海洋地理方面拥有奠基性贡献的航海家,因进行了三次南太平洋的探险航行而闻名于世。他发现了澳洲大陆,并以英国政府的名义把澳大利亚东海岸命名为新南威尔士。从此,大英帝国的殖民版图增加了最大的那部分。库克船长还考察了南极洲,以及南太平洋包括复活节岛、汤加、新赫布里底、新喀里多尼亚、诺福克岛及后来以他命名的库克群岛等岛屿。他在远洋航行中获得的奇珍异宝,分别于1771年和1775年两次送入大英博物馆的仓库,成为“在精美的埃及藏品来到前馆内最受欢迎的展品”。
精美的埃及藏品随着帝国事业的扩大,纷至沓来。1798年,被异族统治了两千余年的埃及迎来一个新的征服者——拿破仑·波拿巴。士兵们在距离尼罗河三角洲40英里外的罗塞塔(Rosetta)重修防御工事时,挖出一块刻有三种文字的花岗岩石碑,这块石碑就是后来被命名为罗塞塔碑的镇馆之宝。这块石碑作为法国人的战利品,却最终落户大英博物馆,见证的是英法在争夺中东过程中的血雨腥风。
在尼罗河河口海战中败北的拿破仑,抛下军队,独自回到法国。1801年,法国向英国与埃及的将领投降,之后签署的亚历山大协议要求法国人交出一切文物,包括罗塞塔碑。上面镌刻的象形文字,最终还是由法国学者商博良破译。自此,世人才能识读木乃伊、莎草纸上的古老文字。
1799年,英国驻土耳其大使第七代埃尔金伯爵托马斯·布鲁斯贿赂土耳其驻希腊官员,命人从希腊帕特农神庙上取走或在整个雅典卫城发掘雕塑、建筑物的构件,并将其运到英国。1816年,英国政府购得此批石雕,存放于大英博物馆。为此,亲希腊的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在《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中控诉道:“麻木不仁的是那些不掉泪的眼睛,看着英国人的手破坏你的城墙,搬走你残破的圣坛……”
希腊自1829年从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下独立后,不断向大英博物馆索回这批取自帕特农神庙的国宝。而博物馆理事们则用一份声明婉拒了这一请求,帕特农石雕“是这个互联互通的世界藏品大家庭里的关键成分,他们都是世界共享遗产的一分子,超出了政治的彼此疆界”。
19世纪中后期,当殖民触角伸及远东,古老的中华文明打开尘封已久的大门。1856年到1932年间,大批西方世界的考古队深入西北,掠走大量文物。1907年,马尔克·奥莱尔·斯坦因在第二次中亚考古之旅时,沿着罗布泊以南的古丝绸之路来到敦煌。他从守洞的道士王圆箓手中,将藏经洞中发现的九千余件写本和五百多幅绘画带回英国。大英博物馆现藏敦煌文书多达13700多件,占存世敦煌文书的四分之一。
从切尔西庄园到蒙太古府,从汤利展厅到东西两座新楼的修建以及蒙太古府的拆除,从几个简单的建筑组合到成片的包括自然博物馆、地质博物馆、科学博物馆、大英图书馆等建筑群的落成,大英博物馆随着藏品和参观者的激增,不断进行扩容。如今的大英博物馆馆藏已达800多万件,涵盖了200多万年的人类历史。藏品之丰富、种类之繁多,为全世界博物馆所罕见。数量如此庞大的展品即便每年更换一次,轮流展出一百年也不能展示完全。更何况,捐赠和采购还在源源不断地进行。
美国博物馆专家乔治·布朗·古德曾说:“博物馆不在于它拥有什么,而在于它以其有用的资源做了什么。”这句话一直被西方博物馆奉为至理名言。如今,博物馆早已脱离传统博物馆对文物裒辑收藏、整理研究的内向性功能,而是愈来愈彰显其服务、教育的外向性功能。而这种有别于学校教育的独具体验性、沉浸式、个性化的教育方式,让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的家长们趋之若鹜,一度形成博物馆热。每到节假日,大批海内外学生、学者涌入大英博物馆,在玻璃展柜间流连,在石雕画卷前驻足,在文物古迹前沉思,这大概是对斯隆爵士当年执意“以为公共之用”最好的回馈。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大英博物馆镇馆之宝和大英博物馆镇馆之宝猫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