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就是关于最古老恒星遗迹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最古老恒星遗迹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银河系中心球面成分(又称凸起)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仍不清楚,凸起中是否存在年轻恒星一度引发争议。近日,国际天体物理学家小组在银河系中心周围尘埃云中发现了从未见过的原始气体和恒星团。他们将这类新的由大量原始物体“遗迹”组成的恒星系统命名为“凸起的化石碎片”,这些原始物体在120亿年前诞生了银河系。研究结果发表于14日的英国《自然·天文学》杂志。
研究人员在分析利勒1号时发现了这一新系统。利勒1号是一个银河系凸起中的恒星系统,40多年来一直被归类为“球状星团”,即由数百万颗同龄恒星组成的系统(银河系至少有150个球状星团)。然而,通过仔细观察,研究人员发现利勒1号的真实身份实际上比目前所认为的更复杂,也更令人着迷:它是一个巨大星团的化石碎片,大约120亿年前,这些星团合并形成了银河系中心的凸起。
“这是一个恒星遗迹,一个包含银河系形成历史的化石发现。”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弗朗西斯科·费拉罗教授说。
利勒1号伪装成球状星团,但组成它们的恒星的年龄揭示了它们身份的与众不同。通过南双子座望远镜观察,结果令人“大吃一惊”,研究人员发现利勒1号至少有两个年龄截然不同的恒星种群,最古老的形成于大约120亿年前,也就是银河系形成的同一时间;第二个要年轻得多,形成于10亿—20亿年前。“一方面,表明这些恒星系统出现在银河系形成的早期阶段;另一方面,表明它们能够产生多个恒星生成事件。”
几年前,研究人员发现了泰山5号,它的实际特征也与我们所认为的球状星团特征不一致。它与利勒1号具备共同特征,同样拥有一个与银河系一样古老的恒星种群和一个年轻得多的恒星种群(形成于45亿年前)。这表明,这两个系统都是在银河系的同一时间形成的。
中国古书《淮南子·兵略训》中就记录了公元前1057年的一次彗星,它就是后来被命名为“哈雷”的彗星。1973年,从中国湖南长沙马王堆的一座汉朝的坟墓内,出土一幅彗星图,图上画有29种彗星,形状和名字都离奇古怪。中国的《史记》,《文献通考》等古书,也记录过公元前240年这颗彗星的出现。《宋史》曾用166个字记载了它在1066年回归时的情况。从公元前1057年至公元1986年,哈雷彗星回归了41次,中国除了有早期的3次记录外,还有从公元前240年往后的全部30次记录。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七年,彗星先出东方,见北方,五月见西方……彗星复见西方十六日。”这是各国学者公认的世界上最早的哈雷彗星记录。秦始皇七年为公元前240年。从那次起到1910年,哈雷彗星共回归了29次,在我国史记和地方志中都有记录。
实际上,我国典籍中还有更早的哈雷彗星记录。如《春秋》、《左传》、《史记》、《文献通考》等著名历史典籍中,都有鲁文公十四年秋七月,有星孛于北斗的记载。鲁文公十四年是公元前613年。不少中外学者把这次记录也看成是哈雷彗星最早的一次回归记录。
甘德,战国时楚国人。经过长期的天象观测,甘德与石申各自写出一部天文学著作。后人把这两部著作结合起来,称为《甘石星经》,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书里记录了八百颗恒星的名字,其中一百二十一颗恒星的位置已被测定,是世界最早的恒星表。书里还记录了木、火、土、金、水等五大行星的运行情况,并指出了它们出没的规律。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最古老恒星遗迹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最古老恒星遗迹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