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纳兰性德百家讲坛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纳兰性德百家讲坛1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本文目录
没有出五服,康熙是他表哥。
百家讲坛2012年第119期可以了解些。
纳兰性德的老爸是纳兰明珠,他是多尔衮弟弟阿济格的女婿。所以明珠的备份是和顺治一样的。也即是康熙的叔辈,那么纳兰性德的老妈,纳兰明珠的老婆觉罗氏为努尔哈赤第十二子英亲王阿济格正妃第五女(顺治帝的堂妹)。所以纳兰性德和康熙是平辈,而且才四代人,没出五服。(皇太极和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的儿子之一,多尔衮和皇太极平辈,顺治是皇太极的儿子,康熙是顺治的儿子。)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满洲正黄旗人,叶赫那拉氏,字容若(故又称纳兰容若),号楞伽山人。原名纳兰成德,为避当时太子“保成”的名讳,改名纳兰性德。一年后,太子改名为胤礽,于是改回成德。顺治十一年生,死于康熙二十四年,年仅三十一岁。他是满洲正黄旗人,康熙十五年进士,为武英殿大学士明珠长子,一生淡泊名利、善骑射、好读书、擅长于词。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大学士明珠长子,其母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爱新觉罗氏。
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康熙十五年(1676年)殿试中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纳兰性德曾拜徐乾学为师。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康熙皇帝赏识,授一等侍卫衔,多随驾出巡。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农历五月,纳兰性德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有一)。纳兰性德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第一:境界最壮观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夜深千帐灯”的壮丽景观,可是谁知帐下藏着深深的倦思。南巡北狩,随身远离他乡的将士,又知这帐下藏着如何的思念?随身近侍的纳兰容若,就如这帐下的将士,羁旅他乡,远离故乡,却是“身向榆关”,心向家乡。“夜深千帐灯”下的人,此时辗转反侧,深夜不寐,只因“聒碎乡心梦不成”的真切思念。在这“夜深千帐灯”的壮美意境,到“故园无此声”的委婉心地,将自然壮观之景,尽抒纳兰性德心中之情,直抒胸臆,情真意切,毫无雕琢痕迹。千帐灯,千帐思,故园无此声,可谓千古之壮观。
?
第二:闺怨最真情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
清:纳兰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此词是一首闺怨词,以女子口吻控诉男子的薄情,从而表态决绝之意。从“人生若只如初见”的难以忘怀的强烈感情,到“何事秋风悲画扇”的相离相弃的现实,纳兰性德是有多那么遗恨和自责,痛恨命运不能自主,痛恨自己无能为力。但即使相离相弃的决绝,可是自己也“终不怨”的深情怜惜,一如当日“比翼连枝”的坚贞,表现出真情、深情、坚贞的形象。这首词哀怨凄婉,幽怨缠绵,将闺怨之情强烈的控诉出来了,但在这闺怨的背后,似隐藏着更深处的真情和痛楚。
?
第三:相思最销魂
《画春堂》
清:纳兰性德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
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不曾深彻构思推敲,语言简朴,明白如话,但却那么如此的深情相思,相离相弃的痛苦。一种“不思量,自难忘”的相思之情溢于言表,一生一代一双人,佳偶天成,可却叫“两处销魂”。卢氏的逝去,是纳兰性德一生的痛,也是他命运的转折,这首词表达出了虽不能同生,但却能同死的念想。纳兰性德这首词流露出的相思之情,何不令人黯然销魂。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