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杜牧写江南春的背景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杜牧写江南春时背景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唐文宗大和七年(833)春,杜牧奉幕主沈传师之命,由宣州经江宁往扬州访淮南节度使牛僧孺途中写下这首诗。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
摇荡的原因,除了景物的繁丽外,恐怕还由于这种繁丽,不同于某处园林名胜,仅仅局限于一个角落,而是由于这种繁丽是铺展在大块土地上的。
杜牧的时代佛教也是恶性发展,而杜牧又有反佛思想,因之末二句是讽刺。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来就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现在诗人又特意让它出没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之中,这就更增加了一种朦胧迷离的色彩。这样的画面和色调,与“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明朗绚丽相映,就使得这幅“江南春”的图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南朝”二字更给这幅画面增添悠远的历史色彩。“四百八十”是唐人强调数量之多的一种说法。诗人先强调建筑宏丽的佛寺非止一处,然后再接以“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样的唱叹,就特别引人遐想。
背景是唐朝走向衰亡的时候,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唐帝国满目疮痍,李唐皇族威严扫地,藩镇割据,宦官专政,百姓深受其苦,作为有良知的诗人,杜牧感慨时代多艰,国事日渐败坏。
杜牧正值唐宪宗时代,唐宪宗是中晚唐一位比较有作为的皇帝,他削平了淮西叛乱,一度有中兴气象。
但是唐宪宗沉溺在胜利中,丧失了锐气,他崇信佛教,没有了早期的拼搏精神。
杜牧有感于此,他忧国忧民,预感到大厦将倾,于是当他目睹江南繁华时,反而勾起了对历史的追思。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杜牧写江南春的背景和杜牧写江南春时背景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