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资讯 > 正文

“藏粮于技”先要授农以技(现场评论)

温馨提示:此页面由第三方提供! 修艺网自营维修服务电话:400-966-8255

  到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采访,黑土地上机械轰鸣、铁犁飞转。农事正忙,凤凰山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韩凤香却不慌不忙。

  种地抢抓农时,咋还能这么淡定?笔者正疑惑时,韩凤香拿起手机,点击屏幕,查看数据,底气十足:“最近一周,地里积温不错。后天下午可能有雨,得趁早干。”说话间,她给社员们分好工,大家很快都忙活起来。

  韩凤香的底气来自地里的“气象哨”。以往,电视里的天气预报只能精确到县,想知道自家地头的小气象只能看节气、凭经验。前不久,在农技推广站的帮助下,合作社的地里免费装上了气象综合监测站。

  别看这监测站占地不到半平方米,摄像头、传感器可以监测周边百亩土地的风速、雨量、光照等30余项气象信息,海量数据直传县里黑土地保护监测中心。省内外的农业专家在线“出诊”,根据数据指导作业,“药方”第一时间发送到韩凤香的手机上。

  韩凤香笑着说:“这新技术,省时省力,教咱精准种地咧!”据悉,在吉林,这样的气象信息服务已覆盖超90%的农村,成了大田里的“千里眼”、庄稼人的好帮手。

  这些年到基层采访调研农业生产和乡村振兴,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越来越多新农人掌握了新知识、用上了新装备、学会了新技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藏粮于技”是关键。促进传统农民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变,就需要结合村屯实际,聚焦农民需求,持续完善基层技术服务体系、引入现代化配套设施、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推动现代农技植根乡村大地,为多产粮、产好粮筑牢科技基础。

  推广农业科技,得让乡亲们听得懂、乐意听。吉林农业大学在梨树县建起科技小院,师生进村长住,和村民一同耕种。新买的农机咋改装?不同地块使用啥种子肥料?师生们唠土嗑、开土方,让先进技术知识接地气、好操作、见实效,村民们实现粮食平均增产约8%。把实验室搬到地头,把论文写在田间,心贴心了解农民所急所盼,手把手传授农民所需所求,才能拉近农民与农技的距离,助力科研成果加速转化,更好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强化装备支撑,要推动农机农技相结合、有火花。在梨树县,铺满玉米秸秆的田里,免耕播种机实现一次性施肥清茬,节本增效;安装的千余台草地贪夜蛾性诱捕器,能发布病虫动态预警。从“人扛牛拉”到智慧耕种,农业机械化已成为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抓手。农技的普及推广,离不开农机的配套协作。让农民用得起、用得好现代机具,还需加大购置补贴力度、开展专项培训,推动机械化与农艺制度、智能信息技术、农田建设相融合。

  落实“藏粮于技”,关键在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面向种粮大户、技术能手,吉林省开展职称评定工作。获评后的“土专家”被纳入乡村人才库,成为田间实训讲师,站在地头传授技术,一批农业带头人脱颖而出。发挥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作用,引领带动广大农户在乡村形成“科技共同体”,让农技推广提高效率、扩大范围,就能为农业发展注入澎湃活力。

  站在田边,韩凤香躬身抓起一把泛着油光的黑土:“这就是秸秆还田技术养‘肥’的地。”服务粮食增产、土地保护、农民增收,先进农技的重要性日渐深入人心。下“绣花”功夫,做长久文章,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农技推广环境,培育更多有知识、懂技术、会管理的农业人才,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未来更加值得期待。

  (作者为本报吉林分社记者)

  《 人民日报 》( 2023年05月31日 05 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