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3月25日,招商银行披露2023年年报,报告期内,该行实现营业收入3391.23亿元,同比下降1.64%;实现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1466.02亿 元,同比增长6.22%。该行同时披露的2023年年度权益分派预案显示,拟每10股派1.97元,合计派发现金红利497.34亿元。
业绩实现稳健增长
财富产品持仓客户增长19.13%
从收入结构看,2023年招商银行实现净利息收入2146.69亿元,同比下降1.63%;实现非利息净收入1244.54亿元,同比下降1.65%;归属股东的平均总资产收益率(ROAA)和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ROAE)分别为1.39%和16.22%,同比分别下降0.03个和0.84个百分点。
资产负债方面,截至2023年报告期末,招商银行资产总额达到11.0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77%;贷款和垫款总额6.5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56% ;负债总额9.94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25%;客户存款总额8.16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22%。
资产质量方面,截至报告期末,招商银行不良贷款余额615.7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5.75亿元;不良贷款率0.95%,较上年末下降 0.0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437.70%,较上年末下降13.09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4.14%,较上年末下降0.18个百分点。
财富管理能力方面,2023年,招商银行强化支付结算客户向财富管理客户的升级,财富产品持仓客户数增至5137.95万户,较上年末增长19.13%。在“招商银行TREE资产配置服务体系”下进行资产配置的客户达911.45万户,较上年末增长12.15%。
报告显示,截至报告期末,招商银行子公司招银理财、招商基金、招商信诺资管和招银国际的资管业务总规模合计为4.48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59%。其中,招银理财管理的理财产品余额2.55万亿元,较上年末下降4.49%;招商基金的资管业务规模1.55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73%;招商信诺资管的资管业务规模2675.9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2.44%;招银国际的资管业务规模1134.6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77%。
大财富管理收入暂时承压
将从三方面应对挑战
对于市场关注的大财富管理业务,报告显示,2023年招商银行大财富管理收入452.68亿元,同比下降7.90%。
招商银行财富管理手续费及佣金收入284.66亿元,同比下降7.89%,其中,代理保险收入135.85亿元,同比增长9.33%,受银保渠道降费影响,增幅较前三季度有所收窄;代销理财收入54.24亿元,同比下降18.37%,主要是理财产品规模结构变化所致;代理基金收入51.79亿元,同比下降21.52%,主要是资本市场震荡下行,费率较高的权益类基金保有及销售规模同比下降。
资产管理手续费及佣金收入114.74亿元,同比下降7.89%,主要是招银理财产品日均规模同比下降。
托管业务佣金收入53.28亿元,同比下降8.00%,主要是权益类公募基金托管、理财托管收入下降。
银行卡手续费收入195.25亿元,同比下降8.76%,主要是信用卡线下交易手续费收入下降。
结算与清算手续费收入154.92亿元,同比增长2.93%,主要是电子支付收入增长。
针对上述行业挑战,招商银行表示,展望2024年,该行将推动非利息净收入保持高质量发展。一是继续推进大财富管理业务发展,财富管理客群扩面和挖潜并重,加大产品创新力度,挖掘重点客户的资产配置潜力,密切关注权益市场回暖机遇,优化保险、基金、理财等产品结构,量价并举,提升财富管理手续费及佣金收入贡献。二是把握消费复苏机遇,持续升级和完善信用卡、电子支付等基础交易服务,大力开展促绑卡和促活跃经营,借助金融科技力量提升精细化运营能力,实现交易收入的挖潜增收。三是加强市场研判和专业能力建设,紧跟企业需求,提前布局,完善综合化服务体系,提升公司金融、投行与金融市场板块对非利息净收入的贡献。
研发人员占比9.14%
打造智能银行新“护城河”
值得注意的是,招商银行董事长缪建民在年报致辞中谈及数字化时提到,招行要打造以智能银行为核心的新的“护城河”。
据年报披露,该行正加快从“线上招行”迈向“智慧招行”。报告期内,招商银行信息科技投入141.26亿元,达到该行营业收入的4.59%。截至报告期末,招商银行研发人员达10650人,占该行员工总数的9.14%。
同时,招商银行金融科技创新项目基金围绕数字化经营与管理、前沿科技能力、B端生态、C端生态、创新孵化五大方向,不断推进新能力建设和新模式探索,报告期内新增立项558个,新增上线项目612个,截至报告期末,全行累计立项金融科技创新项目3800个,累计上线项目3062个。
招商银行表示,把握大语言模型的确定性机会,积极开展大语言模型建设和应用。一方面,积极加强大模型建设,引入千亿参数大模型,用自有语料调优、训练、适配行内场景,积极跟进开源大模型技术的发展,并在专业场景自研百亿参数大模型。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大模型在零售、批发、中后台的应用。同时,搭建大模型体验平台,接入多个国内主流大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