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零号湾,未来空间领域的沃兰特正“起飞”,其自主研制的VE25-100型客运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于去年9月进入型号合格审定程序。这是民航华东管理局受理的首个客运载人eVTOL项目,有望于2026年将“空中的士”照入现实;在张江,未来健康领域的张江细胞与基因产业园内,已获批细胞与基因疗法注册性临床试验项目,占到了上海的60%、全国的25%;在临港,未来能源领域的特斯拉储能超级工厂,主要生产超大型商用储能电池,计划于年内完成试投产,达产后规模近40吉瓦。
未来健康、未来智能、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材料,是上海布局的五大未来产业。2022年9月,上海市政府印发《上海打造未来产业创新高地发展,壮大未来产业集群行动方案》,在全国打响布局未来产业“第一枪”。去年3月25日,上海正式授牌张江、临港、大零号湾成为首批未来产业先导区。记者从上海市经信委获悉,首批承载着高浓度新质生产力的未来产业先导区将满一周岁,区内已有不少“小荷”露出,且进展喜人,有望于数年后跑出一批“核爆点”。
未来产业的规律极难捕捉,但上海明确拿出“唯二”的确定性,即人才与土壤,并配以5至8年呵护培育的足够耐心。上海市经信委二级巡视员、技术进步处处长李宇宏介绍,近一年来,上海着力育载体,除首批3家市级未来产业先导区之外,还加快合成生物产业公共服务平台、通用AI安全检测公共服务平台、未来规模化智能制造机器操控系统及运管平台等项目落地;着力抓攻关,在脑机接口、新型储能、人形机器人、卫星互联网和超导等领域组织重大项目,建设燃料电池、人形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以及北斗导航、石墨烯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等,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链条;着力促转化,上海积极参与去年9月工信部未来产业“揭榜挂帅”,推荐了89对创新联合体参与,推荐数位列全国第一,近期又聚焦量子科技等九大重点领域拿出试验场景,鼓励英雄组队揭榜,贯通成果转化链条。
据记者了解,为了跑赢“不确定性”,三家未来产业先导区均努力创造“阳光雨露型”创新生态,努力实现政策、财税、金融、应用等各方协同。
如张江为企业提供了全生命周期服务,确保新质生产力在项目孵化与加速、中试、产业化各阶段,都有相应的基地承载和服务功能覆盖。在未来健康领域,继实现MAH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将上市许可与生产主体相分离,拥有药品技术的研发机构也可申请药品批准文件)、特殊物品入境便利化改革之后,近期张江又加快“生物制品分段生产试点”,即生物制品生产可通过委托或协作的方式实现跨地区、跨省乃至跨境生产,成为创新药又一巨大利好。
又如临港,主打未来智能、能源、健康、空间四大未来产业集群,目标到2030年,未来产业规模达1000亿元。临港主要发挥人才政策优势,已在全国率先突破外籍人才5年居留许可、一次性2年工作许可等政策,并突破性地缩短了“居转户”年限。另外,临港建立了“从0到10”科创风险共担机制,尤其针对较为短板的“从0到1”政府助力创新环节,正探索通过“拨投联动”,试点新的财政扶持方式。
再如大零号湾,已建成70万平方米可承载新质生产力的空间载体,同时在建50万平方米,推动上海交大、宁德时代打造“未来能源与智能机器人未来产业科技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