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刘明涛 每经编辑 彭水萍
在宁德时代(300750)强势反弹带动下,上周新能源车表现突出,每经品牌100指数10余只成分股周涨幅超过10%,个股集体上扬,每经品牌100指数在调整两周后,实现反弹,周涨2.51%,周K线呈现“一阳包两阴”形态,反弹势头有望延续。
证监会周末发多份文件
上周,创业板指数领衔主要股指,截至3月15日收盘,创业板指周涨4.25%,收于1884.09点,深成指周涨2.6%,收于9612.75点,上证指数周涨0.28%,收于3054.64点,每经品牌100指数周涨幅达到2.51%,以839.84点报收,表现抢眼。
目前,政策面和资金面的信号仍较积极。从政策层面看,政府工作报告明确2024年GDP目标增速5%左右,2024年的增速目标更显高质量要求,对稳增长的重视程度凸显。展望未来,更加积极的政策环境有望进一步吸引资金进入A股。
流动性方面,在央行“平滑信贷波动”的要求下,2月信贷规模同比偏少已是市场预期。从实际数据来看,信贷投放量符合历史规律。“M2-M1”剪刀差回升,实体部门投融资需求有待进一步激发。在2024年广义财政发力、三大工程托底房地产行业等有利因素下,预计政府债券融资和企业部门信贷对社融增长的支撑力度会增强。
3月15日,证监会集中发布四项“两强两严”政策文件,涵盖“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加强上市公司监管、加强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监管,以及加强证监会自身建设”四大方面。证监会围绕加快建设安全、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这一总目标,有力释放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信号。
2024年春节以来,经济数据和政策催化,累积了不少积极验证,但经济内生改善能否持续仍有待观察。海外降息再延后,市场风偏待修复的背景下,白马稳定或更稳健。
新能源两龙头重回升势
从上周每经品牌100指数成分股表现来看,新能源车产业链和房地产板块反弹幅度最大。其中,宁德时代、长安汽车(000625)以及华润置地周涨幅分别达到14.56%、14.41%以及14.29%,涨幅领先。泸州老窖(000568)、京东集团、龙湖集团、拼多多以及比亚迪(002594)等个股周涨幅也均超过10%。
资料显示,作为动力与储能电池双冠军,宁德时代全球市场竞争力强劲。在新产品方面,公司发布凝聚态电池、神行超充电池,麒麟电池、M3P电池实现量产。公司凭借领先的产品性能,在高端新能源车的市占率超60%,服务超170万辆高端车型。在新工艺方面,公司超级拉线有望进一步降本增效。2024年,公司将继续发挥技术与产品优势,持续拓展客户合作,不断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
在储能电池方面,2023年宁德时代为意大利ENEL电力公司交付全球最大储能项目群6.4GWh,并助力Nextera实现1.8GWh全球最大光储单体项目并网;未来5年Quinbrook承诺将在美国部署10GWh+公司先进储能解决方案。
近期,比亚迪发布多款产品,在主流市场和高端市场持续发力。上个月,仰望U9上市,定位超性能电动跑车。仰望品牌目前已发布U8和U9两款车,展示了比亚迪在分布式驱动、车身控制系统、碳陶材料等领域的技术实力,强化了公司作为电动车行业领先者的形象。
得益于仰望品牌打开了公司产品售价天花板,提升了公司影响力,比亚迪在高端品牌的建设方面将更为顺畅。加之公司拟将回购金额由2亿元提升至4亿元,表明公司对自身发展信心,有助于提振市场情绪。
电池ETF覆盖两成分股
除了个股投资价值凸显外,新能源车电池相关ETF同样值得关注。其中,追踪国证新能源车电池指数的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更是实现对宁德时代和比亚迪这两只成分股的覆盖。
据了解,电池系统是新能源车中成本占比最高的部件,其成本占比接近40%。随着新能源车的普及,动力电池行业规模预计将快速增长。动力电池行业具备资金壁垒高、技术迭代快的特点,导致其龙头优势明显,行业集中度较高。全球头部动力电池供应商中,中国企业市占率占比较大。新能源车发展浪潮利好我国新能车电池制造企业。
锂电池ETF(159840)是工银瑞信基金旗下的一只ETF,该ETF跟踪国证新能源车电池指数(指数代码:980032),追求跟踪偏离度和跟踪误差的最小化。
国证新能源车电池指数由深圳证券信息有限公司于2015年2月17日推出。国证新能源车电池指数从沪深市场中选取30只流动性较好、市值较大的A股市场新能源车电池行业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该产业的整体表现。总体来说,新能电池指数行业分布较为集中,具有较强的龙头效应。
另外,追踪中证新能源汽车产业指数的ETF同样值得关注,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也是该指数的两大重仓股。目前,追踪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的ETF包括了新能车ETF(515700)和新能源汽车ETF(516390)。
中证新能源汽车产业指数(930997)选取业务涉及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全面覆盖包括新能源整车、充电桩、锂电设备、电机电控、电池材料、电芯电池组、配套设备以及相关上游材料等。指数估值处于历史相对低位,配置性价比日益凸显。指数长期业绩表现优于主要宽基指数,上涨弹性高于对应行业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