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近期发改委与住建部发布《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工作方案》,指出“建筑领域是我国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主要领域之一”,“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推动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方案》明确量化未来2 年目标,绿色建筑产业迈入快速放量期。《方案》具体提出到2025 年:1)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2022 年占比约90%);2)新建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面积比2023 年增长0.2 亿平方米以上(2023 年底约0.37 亿平米);3)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比2023 年增长2 亿平方米以上(“十四五”总目标3.5 亿平米,2024-2025相关改造有望加强);4)建筑用能中电力消费占比超过55%(“十三五”末为44.1%);5)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达到8%(“十三五”末为6%)。系列目标设定较高,考虑到当前距离2025 年末已不足两年,后续绿色建筑行业有望进入快速放量阶段。 建筑碳排放占比约4 成,节能降碳大有可为。根据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和重庆大学联合发布的《2023 中国建筑与城市基础设施碳排放研究报告》,2021年全国房屋建筑全过程(包括建材生产、建筑施工、建筑运行)能耗总量19.1 亿tce,占全国的36.3%;碳排放总量为40.7 亿tCO2,占全国的38.2%。 其中建材生产/ 建筑施工/ 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分别占比16.0%/0.6%/21.6%。建筑能耗和碳排放占全国的约4 成,节能降碳大有可为,建造方式、用能来源、运行模式均有望进一步革新,对此《方案》设定以下重点任务:1)绿色低碳建造,加快发展装配式建筑,积极推广装配化装修,大力推广超低能耗建筑,加快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2)建筑用能低碳,完善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标准和图集,试点推动工业厂房、公共建筑、居住建筑新建BIPV 项目,加强既有建筑加装光伏系统管理;3)供热节能改造,推进供热计量和按供热量收费,结合此前国务院印发的《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中,所提出的“持续推进供热设施设备更新改造”,供热节能改造需求有望加速释放;4)建筑运行节能降碳,推动建筑数字化智能化运行管理平台建设,推动建筑群整体参与电力需求响应和调峰。 为促进绿色建筑产业持续落地,《方案》提出四大支撑举措:1)加强技术研发,支持超低能耗、近零能耗、低碳、零碳等建筑新一代技术研发,支持钙钛矿、碲化镉等薄膜电池技术装备在建筑领域应用;2)建立核算机制,完善建筑领域能源消费统计制度和指标体系,建立完善建筑碳排放核算标准体系;3)颁布法规标准,逐步将城镇新建民用建筑节能标准提高到超低能耗水平,加快完善覆盖设计、生产、施工和使用维护全过程的装配式建筑标准体系;4)加大资金支持,加大中央资金对建筑节能降碳改造的支持力度,落实支持建筑节能,鼓励资源综合利用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银行保险机构完善绿色金融等产品和服务。 投资建议:当前距离“十四五”末已不足两年,绿建发展目标时间紧、任务重,对此政策也积极在技术、法规、制度、资金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今明年绿建产业发展有望步入快车道。重点看好:1)受益绿色低碳建造需求增多的装配式建筑龙头鸿路钢构、精工钢构;2)受益BIPV 建设需求提速的幕墙龙头江河集团,以及亚厦股份、金螳螂;3)受益城市供热节能改造需求加速释放的行业龙头瑞纳智能、工大科雅、汇中股份;4)受益建筑运行节能降碳需求增多的智能用电服务领军者苏文电能、炬华科技、威胜信息等,以及受益建筑电力需求响应发展的南网科技、恒实科技、远光软件、国能日新等;5)受益建筑能耗碳排放计量、跟踪需求增多的国检集团、华测检测、谱尼测试等。 风险提示:政策推进不及预期风险,各领域市场需求释放不及预期风险,各公司相关业务推广不及预期风险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