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对话
3月11日至13日,全国两会刚刚闭幕。
《对话》第一时间邀请了两会的代表、委员们来到现场,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都是经济学家,一起通过经济学家的视角来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
他们分别是:
白重恩 全国政协委员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
余淼杰 全国人大代表 辽宁大学校长 国际经济学会会士
韩保江 全国政协委员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会会长
2024年GDP的增长目标定在5%左右?
韩保江:在这个目标确定之前,全球很多机构预测中国大概4.6%、4.7%,认为我们达不到这样一个高度。但是中央这次李强总理在报告中明确指出,我们今年还就要保持5%左右的增长目标,这就表现出我们是积极进取的一种态度。
白重恩:这是一个很进取的目标。从长期的经济增长潜力来说,给定我们现在的发展水平,我们现在经济增长潜力要高于5%。
余淼杰:个人认为中国经济今年是有5.3%左右的潜力的,其实我比国际上的4.6%、4.7%要乐观得多。我们对比今年和去年(2023年 )的经济的情况,我们其实会发现今年外需的情况比去年要好一点。
2024经济怎么办?
三位经济学家群策群力
如何拉动消费?
韩保江:首先还是要保证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是收入之源,只要老百姓有活干,老百姓就有信心。在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上,要向居民收入倾斜,一系列政策要真正“放下去”,各个层级、部门真正扎扎实实落实的话,老百姓的信心就会慢慢培养起来,企业家的信心也会恢复。我觉得更要关注中国社会相对收入低的这一个群体,老百姓,如何去提高他们的消费能力,消费品质。
白重恩:过去我吃饱穿暖,后面要(买)车要(买)房,未来可能有新的消费形式,比如很多服务的消费,我们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创新上面,要鼓励更多的人去挖掘消费者新的需求,来创造出能满足消费者新的需求的产品。另一方面政府更大力度的投入来降低家庭负担,减轻家庭焦虑,可能是促进消费的一个好的手段。
余淼杰:我的核心观点是必须减税降费。如果要老百姓拉动消费,提升消费的话,需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老百姓能消费敢消费,必须提升老百姓的恒久收入水平,可以考虑提升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我个人的核心观点是降费方面应该多一些制度性的安排。比如从企业的角度,它们的研发扣除可以更多一点,可以125%甚至150%,换言之可以把它的纳税总额降低一点,再来扣税。
为什么说《民营经济促进法》值得期待?
韩保江:从经济学来讲,产权是决定预期的一个最核心的变量,所以如果财产权没有一个相对更长期的保护,他就不可能有一个持续把自己的民营企业做大、做长久的问题。这个定心丸要把它真正吃下去,不能是权宜之计,不能是非常功利的。《民营经济促进法》是个很好的东西,我觉得民营经济会考虑得更长远,会更有信心。
如何让科技创新真正在生产力上落地?
白重恩:科技创新怎么能变成商业上的成功,才能变成经济的推动力,要给创新提供资源上的支持,特别是资金上的支持。有一些原始创新,它的不确定性很大,它的风险也比较大,我们现在的金融体系对于支持这样的创新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们的银行体系能不断地创新,要大力发展支持创新的风险投资这样的部门,风险投资对科技成果转化特别重要。
如何因地制宜的发展新质生产力?
余淼杰:总书记在东北的“9·7”讲话提到了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实现高质量发展重要的推手,换言之它的源泉是必须要创新,只有高水平的创新才能够使到新质生产力的实现。总书记最近在两会江苏代表团也提到另外一点,我觉得对东北来讲也特别重要。当我们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候,要注意因地制宜,不能够一哄而上,也就是说每个地区应该找到自己的比较优势,有自己的特性或者说异质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