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看似普通的“民国小镇”里迎来了十几名身份迥异的青年,他们“穿越”到80年前,在黑暗的夜里潜伏,寻找一条通往光明的道路。他们背负了怎样的秘密?要实现什么使命?这并不是影视作品中的情节,而是近日在一个红色景区内上演的谍战剧本杀。
穿越历史时空,走进峥嵘岁月;致敬革命先辈,汲取奋进力量。近年来,红色旅游受到越来越多不同客群的追捧。根据《中国红色旅游发展报告(2022)》,2004年全国红色旅游接待人数为1.4亿人次,2019年增至14.1亿人次,实现了10倍增长。
红色旅游缘何日益受欢迎?景区如何打造出更鲜活、吸引力更强的产品,让红色旅游历久弥新?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以自由行方式打卡城市红色景点
《中国红色旅游发展报告(2022)》显示,疫情期间,某旅游平台红色旅游产品同比增长140%。其中,30岁以下的游客占到29%。上海、北京、南京、延安、嘉兴、长沙、南昌、常熟、井冈山、遵义成为红色旅游十大热门目的地城市。
从出游方式看,老年人倾向以跟团游的形式,重走红色景点。“红色景点+山水名胜”组成的线路产品最受其喜爱。其中,预订最多的产品包括长沙―韶山、西安―延安、南昌―井冈山―庐山等线路。
而年轻游客更热爱以自由行方式打卡城市红色景点。例如在长沙,“白天橘子洲,晚上文和友”成为许多年轻人的“标配”行程。此外,受航空公司“随心飞”和“机票盲盒”等产品的带动,一些年轻游客也开始利用周末或者小长假,奔赴有直飞航班的红色旅游目的地。例如,到贵州遵义参观遵义会址,去延安、井冈山、临沂等革命老区回顾历史、缅怀先烈,赴南昌游览八一起义纪念馆,在沈阳的九一八纪念馆打卡……
亲子家庭最喜欢的是逛红色旅游景区目的地。纪念馆、名人故居、烈士陵园、革命遗址遗迹等红色文化景区景点逐渐成为家长们寓教于游的课堂。
“通过旅游的方式,带孩子走访红色圣地,缅怀革命先烈、了解红色历史、增加爱国热情,更加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在南京雨花台带女儿参观游玩的北京市民刘女士说,“这些教育比书本上鲜活,孩子通过亲身体验也更容易接受。”
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扩充至300家
360度旋转的观众席,时而穿过狭窄的街巷,时而面对汹涌的嘉陵江,枪声在耳边响起,抬头仰望,滚滚江水从天而降……舞台空间的旋转交错、舞美布景的恢弘气势,加上多媒体动态全景音画,《重庆・1949》带观众穿越回黎明前的山城,将发生在渣滓洞、白公馆以及解放重庆的故事浓缩在75分钟的演出中。
近年来,各地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不断完善红色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支持红色旅游景区建设智慧景区,完善网上虚拟导览、智能讲解,进一步增强红色旅游吸引力。
在安徽省宣城市泾县云岭镇“红旅小镇”,观看了《新四军云岭保卫战》大型实景演出的北京高校大一学生陈帆说,“看到课本中的恢弘场景真实再现,内心久久不能平静,爱国的情怀在心中激荡……感觉我从参观者变为了参与者,能够切身感受到那段艰苦斗争的革命历史,太震撼了。”
据了解,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从100家已经扩充至300家,“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65条全国抗战主题红色旅游精品线路、9条“重走长征路”红色旅游主题活动线路等相继推出。
与此同时,红色文创产品也成为“出圈”新思路。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文创产品突破100款,“望志路106号”冰箱贴和U盘等爆款文创供不应求。在嘉兴南湖,中国南湖2021红船年历、南湖红船船模系列……一件件红色文创产品,圈粉无数。
走得远,需注重游客视角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少游客认为红色旅游能让自己更积极地面对生活和工作,但也有游客认为某些红色景点过于程式化,总是一屋、一桌、一椅,瞻仰、献花,亟须旅游部门从游客年龄、职业、旅行经验等多个角度,加强对市场的研究,深挖红色文化内涵,提升解说水平,增强参访者的体验感。
如何让红色旅游进一步“活”起来?中国旅游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从红色旅游发展现状看,还需要增强游客视角。重点工作应从红色旅游的宗旨和导向出发,从旅游市场的现实出发,对年轻客源群体进行研究,让他们有充分的理由愿意接触革命文化,参与红色旅游。
中国政研会培训部主任张朋智认为,红色旅游作为精神文化消费的重要方式,受到越来越多游客追捧。“特别对于年轻人,他们愿意去红色圣地,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从某种程度上讲,其实是一种民族自豪感和中国文化自信的彰显。”
关于进一步提升红色旅游吸引力,张朋智说,红色旅游有宣教功能,但不同于学校的课堂教育,因此如何让游客在接受传统教育的同时体验美好生活,应是红色旅游的题中之义。(记者 尹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