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百足虫图片的一些知识点,和百足虫图片真实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蚰蜒(Scutigeracoleoptrata,housecentipede)
节肢动物门多足亚门多足纲唇足亚纲(Thereuopoda)蚰蜒科。体短而扁,灰白色或棕黄色,全身分十五节,每节有组长的足一对,最后一对足特长。气门在背中央,足易脱落,触角长毒颚很大,行动敏捷。多生活在房屋内外的阴暗潮湿处,捕食蚊蛾等小动物,有益。中国国内常见的为花蚰蜓(Thereuonematuberculata)和大蚰蜓(Thereuopodaclunifera)。
蚰蜒体短而微扁,棕黄色。全身分十五节,每节有组长的足一对,最后一对足特长。足易脱落。气门在背中央。触角长。毒颚很大。栖息房屋内外阴湿处,捕食小动物。我国常见的为花蚰蜒,或称大蚰蜒。
蚰蜒的形态结构与蜈蚣很相似,主要的区别是:蚰蜒的身体较短,步足特别细长。当蚰蜒的一部分足被捉住的时候,这部分步足就从身体上断落下来,使身体可以逃脱这是蚰蜒逃避敌害的一种适应。
蚰蜒体长约25毫米左右、爬行时每对足很协调,遇惊动即立刻逃脱,但是很容易脱落。头部后面有一个环节、有一对钩状颚足,颚足末端成爪状,爪的顶端有毒腺开口,能分泌毒液,触及人体皮肤后即可致局部疱疹,令人刺痛难受。我国各地常见的是花蚰蜒,它喜欢栖息,活动于室内外阴暗潮湿处,以捕食小虫为生。
蚰蜒俗称"钱串子",古时称“草鞋虫”,有的地方称“香油虫”。
图1:蚰蜒
俗称:草鞋虫
备注:多足纲,蚰蜒科。体短而微扁,灰白色。全身分十五节,每节有组长的足一对,最后一对足特长。足易脱落。气门在背中央。触角长。毒颚很大。栖息房屋内外阴湿处,捕食小动物。蚰蜒的形态结构与蜈蚣很相似,主要的区别是:蚰蜒的身体较短,步足特别细长。当蚰蜒的一部分足被捉住的时候,这部分步足就从身体上断落下来,使身体可以逃脱这是蚰蜒逃避敌害的一种适应。
2、马陆(图2)
俗称:千条腿
备注:蛮臭的东西,不过也有人饲养作为宠物。我们这里的山上很多有微毒,听说非洲有种巨马陆,毒性很强即使只接触下皮肤也能引起溃烂……
总之这三种东西统称千条腿马陆遇到危险就卷起来
还放臭气
3、蜈蚣(图3)
俗称:百脚虫、千足虫、百足虫、天龙
喜群居,胆小怕惊,同群的蜈蚣能和睦相处。
喜欢阴暗潮湿,但怕光怕渍水。
白天在窝内栖息,夜间爬出来活动,觅食及交配。
具有舔舐的习性蜈蚣用第一小颚末节及基节突起上的稠密绒毛、第二小颚末节背面上刷状的刚毛,以及口中吐出的唾液,经常舔舐触角、步足外,也会把自己窝穴舔舐的干干净净,这种习性可以排除寄生性小动物和细菌、真菌对蜈蚣的侵害,是防御病害的一种表现。
蜈蚣,一般身体比2厘米长,颜色也有些棕红色、黑红色,不像楼主说的颜色。颜色是浅色或白色的,好像是蚰蜒。请楼主对照图片看是哪一种。
蚰蜒[scutiger]∶蚰蜒属的百足虫,节足动物,像蜈蚣而略小,体色黄褐,有细长的脚十五对,生活在阴湿地方,捕食小虫,有益农事。
蜈蚣的一种,黄褐色比普通的蜈蚣小,触角和脚部很细很长,毒颚很大,栖息房屋内外阴湿处。又名“蠼螋”。如:蚰蜒路(喻弯弯曲曲的路);蚰蜒壕(迂回曲折的壕沟);蚰蜒堑(即蚰蜒壕)。
是马陆
蚰蜒是蜈蚣
马陆
马陆,也叫千足虫。详细资料如下:
马陆(maln)(Prospirobolus)无脊椎动物,多足纲,倍足亚纲,山蛩虫科。身体分头和躯干两部分。躯干部能区分出短的胸部前4节和长的腹部。体长圆而稍扁,由25~100多体节组成。长约20~35毫米,暗褐色,背面两侧和步肢赤黄色。头部有触角1对,大颚1对,小颚1对。眼为聚眼。躯干近20节,第1节与头部愈合,第2~4节各有1对步足和1对气孔,自第5节开始,各有2对步足和2对气孔。一般在第5、7、9、10、12、13、15~19节两侧各有臭腺孔1对。从发生看,成倍的步足和气孔,是由于2个体节愈合的结果。昼伏夜出,多栖息潮湿耕地、或枯枝落叶堆、瓦砾、石堆下,行动缓慢,常成群游行。生殖孔1对,在第2对足基部。植食性,多食腐殖质,有时也损害农作物。当受惊动时,身体常卷曲成盘状。我国各地多有分布。
图片http://baike.baidu.com/pic/12/11792390647727204.jpg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